中新社记者12日从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获悉,2003年以来,青海三江源区域累计获得资金投入超300亿元(人民币,下同)保护生态。 当日,青海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公报暨青海这十年新闻发布会。 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孙立军在发布会上介绍,20世纪80年代末至21世纪初,受全球气候变化等多种因素影响,三江源冰川雪山萎缩、湿地湖泊减少、草地植被退化、水源涵养能力锐减、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受阻。 孙立军介绍,2003年以来,三江源地区累计获得保护资金投入244亿元,先后开展了三江源一期、二期生态保护修复这一长时间、大规模、系统性的工程,三江源生态恶化的趋势得到逆转。 “在推进保护的过程中,我们深感原有的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方面还存在政出多头、九龙治水问题,牧民没有在生态保护的同时切实享受到生态红利,保护地各种类型并存、缺乏系统性治理,一些重要的生态系统没有纳入保护地、实现完整性保护等。”孙立军说。 据悉,2016年3月,中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拉开序幕。2021年10月,中国正式成立三江源等第一批5个国家公园。 孙立军介绍,三江源国家公园位于青海省西南部,地处世界第三极,是世界海拔最高(4700米以上)、中国面积最大的国家公园(19.07万平方公里),在上述投入244亿元基础上,体制试点以来又先后投入62亿元,实施了一批巡护道路、环境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及黑土滩治理、沙漠化土地防治、退化草场改良、湿地保护、有害生物防控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完)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bigo recharge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 新闻资讯
• 活动频道
更多